近日,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南京大学病毒与感染病研究所吴超教授团队在《柳叶刀·传染病》(https://www.thelancet.com/journals/laninf/article/PIIS1473-3099(21)00287-5/fulltext)上发表通讯文章,报道了我国科兴新冠灭活疫苗接种者对多种新冠病毒变异株的中和活性。新冠肺炎疫情严重危害人类健康,各国竞相接种新冠疫苗以尽快建立全民免疫屏障。我国灭活疫苗接种速率快、覆盖范围广,容易形成群体预存免疫。然而,层出不穷的新冠病毒变异株却使多数疫苗诱导的免疫防御及治疗性中和抗体活性大幅下降。因此,深入研究灭活疫苗诱导的血清中和活性意义重大。
吴超教授团队陈雨欣副研究员等利用新冠假病毒系统,评估了93名科兴疫苗接种者血清对野生病毒株以及6种正在全球流行的新冠病毒变异株的中和活性。研究发现,接种两剂疫苗后,82%的血清样本能够中和野生型假病毒;接种后血清中和 D614G变异株,B.1.1.7变异株(首现于英国)和 B.1.429变异株 (首现于加州)突变株假病毒同样有效;而接种血清对B.1.526变异株(首现于纽约)的血清中和效率降低了 4.03倍;对P.1变异株(首现于巴西)降低了3.92倍;对最受关注的南非变异株 B1.351降低了5.27。这一结果与针对含有 E484K 突变的RBD的IgG 的滴度降低相一致,这表示E484K这一关键位点的突变对靶向RBD的中和抗体发生了逃逸。
图 1. 接种科兴疫苗的志愿者血清针对新冠病毒的中和活性和针对受体结合域 (RBD)蛋白的IgG 抗体滴度。
图2. 一起涉及11名患者的新冠病毒感染家族聚集病例
这项研究提示,加强对新冠病毒变异株的监测,并评估疫苗对于新出现的新冠变异毒株的保护效力非常有必要,特别是那些含有E484K突变的新冠病毒变异株该研究受到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南京市医学科技发展基金和南京市卫生厅等资金的资助。
自新冠疫情以来,以吴教授为首的团队已在新型冠状病毒领域取得多项重要研究成果。早在2020年2月疫情暴发初期,吴教授团队黄睿博士等通过对在南京的一起新冠病毒感染家族聚集病例开展细致完整的流行病学调查与溯源调研,并在《柳叶刀·传染病》发表文章(https://www.thelancet.com/journals/laninf/article/PIIS1473-3099(21)00287-5/fulltext)提出无症状者或潜伏期也可能是SARS-CoV-2感染的潜在传染源,为早期疫情的防控指明了重要方向。